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90篇
  免费   4427篇
  国内免费   3117篇
电工技术   3183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4703篇
化学工业   2222篇
金属工艺   1134篇
机械仪表   2864篇
建筑科学   4336篇
矿业工程   4831篇
能源动力   978篇
轻工业   583篇
水利工程   1143篇
石油天然气   1302篇
武器工业   702篇
无线电   423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22篇
冶金工业   1363篇
原子能技术   260篇
自动化技术   15576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351篇
  2022年   857篇
  2021年   1155篇
  2020年   1257篇
  2019年   917篇
  2018年   833篇
  2017年   1108篇
  2016年   1363篇
  2015年   1662篇
  2014年   3034篇
  2013年   2476篇
  2012年   3561篇
  2011年   3898篇
  2010年   3058篇
  2009年   2931篇
  2008年   3072篇
  2007年   3506篇
  2006年   2901篇
  2005年   2518篇
  2004年   2004篇
  2003年   1888篇
  2002年   1463篇
  2001年   1176篇
  2000年   896篇
  1999年   639篇
  1998年   513篇
  1997年   435篇
  1996年   361篇
  1995年   280篇
  1994年   259篇
  1993年   180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2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4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Meng Wu  Hailong Li  Hongzhi Qi 《Indoor air》2020,30(3):534-543
Thermal comfor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 design of buildings. Although it has been well recognized that many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are linked to the state of thermal comfort or discomfort of humans, how to use physiological signal to judge the state of thermal comfort has not been well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feasibility of continuously determining feelings of personal thermal comfort was discussed by using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signals in private space. In the study, 22 subjects were exposed to thermally comfortable and uncomfortably hot environments, and their EEG signals were recorded. Spectral power features of the EEG signals were extracted, and an ensemble learning method using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or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s a sub-classifier was used to build the discriminant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an average discriminate accuracy of 87.9% can be obtained within a detection window of 60 seconds.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it is feasible to distinguish whether a person feels comfortable or too hot in their private space by multi-channel EEG signals without interruption and suggests possibility for further applications in neuroergonomics.  相似文献   
22.
王建 《陕西煤炭》2020,39(2):109-113
为有效预测矿井内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程度,对其影响因素做了分析与探讨,分别构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以及遗传算法支持向量机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模型,并且通过实例对两种模型预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分别利用单项以及综合指标、BP神经网络以及PSO-SVM模型、GA-SVM模型,对寺河煤矿二号井的突出区域进行预测比较。结果表明,PSO-SVM的预测模型不仅可以在小样本数据中预测出煤与瓦斯突出程度的大小,而且综合预测结果更加精确,其在解决矿井内煤与瓦斯突出的小样本数据中显示出更加强大、通用的性能。  相似文献   
23.
针对复杂膨胀性围岩条件下交岔点高应力集中区围岩稳定性控制和支护技术难题,通过对交岔点围岩变形表现形式、交岔点围岩变形机理的研究分析,提出了交岔点支护难点及重点。基于围岩控制理论分析,提出了“有限让压的柔性支护+全断面封闭抗压的刚性支护技术”,前期柔性支护采用“高强、高预应力锚杆+锚索+喷浆”联合支护有限度控制围岩变形,允许围岩在可控范围内释放围岩应力|后期通过架设异形支架与支撑架组成的联合支护体并喷射混凝土对交岔点围岩进行全断面封闭抗压支护,有效控制巷道交岔点围岩的变形。确保了交岔点围岩变形的整体可控性、稳定性,达到了预期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24.
牛昊 《陕西煤炭》2020,39(2):138-141
受断层影响,巷道过断层期间掘进速度缓慢,影响采掘接替和矿井生产效率。为了更好地促进矿井生产,以23上04轨顺掘进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 3D软件模拟巷道过断层时巷道围岩变形量和塑性区范围,并将围岩划分为正常围岩、过渡带和破碎带3部分。根据模拟结果可知,围岩变形量和塑性区范围都在过渡带开始增大,在破碎带达到最大值。巷道采用后退卧底法过断层,并对断层破碎带及时采用锚网索、注浆、U型钢棚进行支护,通过联合支护相互配合,可以共同提高巷道支护强度,增强巷道顶帮抗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25.
为有效解决前和煤业3#煤层东胶带大巷在原有锚网索支护下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结合巷道变形特征,确定采用钻孔卸压技术,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式确定卸压钻孔在修巷作业前,垂直于巷帮打设,钻孔深度为8 m,结合巷道的具体条件确定巷道采用卸压钻孔+让压支护的围岩控制方案,并采用矿压监测验证支护效果。结果表明:支护方案实施后,顶底板和两帮的最大移近量分别为141 mm和132 mm,有效解决了巷道两帮及底板鼓起量大的问题,保证了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6.
11210高水充填工作面作为孤岛工作面,末采阶段顶板压力大。采用锚网支护控制工作面顶板,撤架时利用掩护架保证撤架空间安全,利用移架平台撤出剩余支架,实现了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7.
为智能化地识别警戒作业人员出现的低觉醒、注意力下降的生理状态,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和脑电信号处理的低觉醒状态检测与唤醒系统,系统通过传感器从大脑头皮采集脑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经傅里叶变换获取了脑电信号的θ相对能量、α相对能量、重心频率、谱熵等4个特征量,由4个特征量表征低觉醒状态并运用支持向量机对低警戒状态进行识别,当识别出低觉醒状态时采用声音报警模块发出声音,唤醒警戒作业人员。设计系统能够较好地识别出低觉醒状态,识别率达90.8%,可为提高警戒作业工作绩效提供一种可穿戴的智能装备。  相似文献   
28.
刘瑞栋  王强 《山东煤炭科技》2020,(4):96-97,100,105
针对常村矿回采巷道变形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的问题,通过对矿井赋存条件、巷道现有支护形式和围岩变形过程分析,采用新型联合支护技术对S6-11回风巷道支护进行优化。现场实测巷道顶底板相对移近量最大120mm,两帮相对移近量最大140mm,均在允许正常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9.
靳勇强 《山东煤炭科技》2020,(5):79-80,83,91
基于四候煤矿3108回风顺槽过F3断层期间,顶板出现严重破碎、下沉现象,提出了俯斜台阶法施工工艺,并对断层破碎带顶板采取MF-2型化学材料注浆加固以及"钢筋锚索网+U29梯形棚"联合支护措施。支护效果检验结果表明,联合支护有效控制了断层破碎区顶板下沉、破碎现象,保证了巷道顶板稳定性。  相似文献   
30.
张林雅  薛伟  顾丽敏 《化工进展》2020,39(8):3246-3255
目前阿维菌素以高效性、无污染和低抗药性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其稳定性较差,易降解导致使用量较大从而造成浪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以半纤维素为基体,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阿维菌素载药微囊(HDCM),通过制备条件、热降解性、储存稳定性和释放动力学研究,确定了HDCM的载药量、热稳定性及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在芯壁比为1∶34(质量比),温度为65℃,pH为3.5的制备条件下,HDCM的载药量可达66.5%,粒径较小且分散均匀。HDCM的热降解性能和恒温热稳定性能较阿维菌素原药有所提高,最高热分解温度从261℃增加到272℃,阿维菌素原药10h后降解率达到12.1%,而载药量为66.5%的HDCM降解率仅为5.2%。HDCM的释放机理满足Fick扩散,阿维菌素原药在水中的累积释放率在12h之内达到83.8%,而HDCM的累积释放率在24h之后才有所增大,12h内其释放率仅为33.7%,表明HDCM具有极好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